兩岸攜手共圓海洋強國夢
“2013中國海峽兩岸將軍論壇”暨
“第四屆中國海峽兩岸將軍書畫展”開幕式
陳明義書記致辭
尊敬的各位領導、兩岸各位老將軍:大家好!
很高興參加2013年中國海峽兩岸將軍論壇和第四屆兩岸將軍書畫展。有這么多年高資深的兩岸將軍在福建的廈門聚會也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一件盛事。我作為福建省的老同志對各位將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并衷心祝愿這次論壇和書畫展圓滿成功!祝愿各位老將軍身心健康、愉快!
這次論壇的主題很好。定為“兩岸情、中國夢”。大家知道去年召開的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就是到2020年我們的國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50年 我們要建成高度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兒女要為之奮斗和實現的“中國夢”。我們還看到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奮斗目標和四項任務,即提高海洋資源的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這就表明我們的“中國夢”已經包含了“海洋強國夢”。我想借此機會就共圓“海洋強國夢”作個發言。中國是一個陸地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大國。在歷史上我國有過優秀燦爛的海洋文明和輝煌的海洋業績。明代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要早80多年。鄭和宏大的船隊曾到過非洲的東海岸?梢哉f當時我國的造船水平和航海技術都堪稱世界一流。海上絲綢之路開辟了我國與歐洲之間的跨洋貿易。我國東南沿海包括福建人民有著很強的海洋意識和開放意識。福建是我國開辟對外通商的最早省份之一,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福建還是鄭和下西洋的駐泊地,馬尾誕生了中國第一支海軍。福建與臺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人緣、法緣關系。福建人過臺灣下南洋,閩商遍布世界各地。
可是到明末和清代,由于封建王朝采取了海禁和閉關鎖目的政策使我們的國家落后了。外國列強用堅船利炮從海上侵犯了我們,使我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臺灣也先后為荷蘭和日本殖民者所侵占。從此中華民族出現了一段喪權辱國的歷史。
新中國成立以后,毛澤東同志曾經指示“一定要建設強大的海軍”,“核潛艇哪怕一萬年也要搞出來”。1984年鄧小平同志批準成立了國家海洋局,我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從四個特和沿海各省開始的。改革開放三十五年來我國的綜合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國際地位明顯提升,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我國的海洋事業也有了長足的進步。這兩年,“遼寧號”航母入列海軍,“蛟龍號”深潛器載三人下潛到7062米創造了這方面的新紀錄。目前,第一座深海工作站也總裝完成,不久將下海開展科研工作。這些都是建設海洋強國中值得慶賀新成就。前年我以福建造船代表團名譽會長的身份到臺灣進行訪問。我們參訪了新竹高新技術園區、臺灣海洋大學、臺灣船舶設計單位及高雄造船廠等。我同樣感到臺灣在發展海洋事業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新成就。臺灣的高雄船廠在1977年就建造了兩艘45萬噸級的巨型油輪“羅馬奮進號”和“羅馬企業號”。高雄船廠的船塢長達952米,配有350噸的大型門吊。臺灣在信息產業、遠洋漁業和游艇建造業方面都有很好的業績。
當前我們兩岸關系處于和平發展的良好時期,我們要抓住機遇深化兩岸情,共圓中國夢。
這里想就建設海洋強國講三個問題:
第一,什么是海洋強國,它的內涵是什么?我認為我們要建設的海洋強國其海洋綜合實力應處于世界的前列,海洋產業要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具體可以表達為十二個方面,這里我只講一個標題。(詳細的一篇文章叫“海洋強國的內涵”已經發表了)即,(1)海洋經濟要發達;(2)海洋科技要先進;(3)海洋資源的探測開發能力強;(4)海洋資源的利用水平要高;(5)海洋生態環境要好;(6)海洋各類科技人才隊伍強;(7)建成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海軍;(8)海洋的法制要健全;(9)海洋文明深入人心,全民的海洋意識強;(10)在海洋國際事務中大國地位的確立;(11)海洋的管理體制健全;(12)海洋的綜合國力處于世界的前列。這個問題還可以進一步研究。
第二,我們建設海洋強國要有一個時間表。我認為可以與十八大提出的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相適應,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我們的海洋事業要有一個大的進步,為建成海洋強國打下堅實基礎。到2050年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時我們也要建成海洋強國。
第三,怎樣建設海洋強國?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最近指出的“要著眼于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全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陸海統籌,堅持走依海富國,以海強國,人海和諧,合作共贏的發展道路。通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方式扎實推進海洋強國的建設”。
各位將軍:2l世紀是海洋世紀。海洋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上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人類正在以新的姿態向海洋的深度廣度進軍。國際上新一輪的海洋競爭在激烈地展開,建設海洋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戰略,我們要兩岸攜起手來,共圓中華夢,共圓海洋強國夢!
謝謝大家!
(作者現職: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高級顧問、國家海洋事業發展高級咨詢委員會委員)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