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領導、各位將軍、各位來賓:
一百年前,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開啟了走向民主、走向共和的新紀元。一百年后,世界和中國都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改變,我們這些中華兒女、炎黃子孫,作為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如何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奮斗呢?我想我們至少有三件事可做:
一是團結一致對外。中國是我們海峽兩岸中國人共同的國、共同的家,是中華民族繁衍和發展的家園。振興中華、民族復興,一個重要的落腳點,就是我們要把國家維護好、建設好,當前要特別關注海洋。二十一世紀已經步入海洋世紀,海洋的地位作用上升到了史所未有的高度。這是由于海洋可以為人類提供遠多于陸地的礦物資源和取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世界海洋石油儲藏量約1350億噸,占世界總儲藏量的40%以上;天然氣140萬億立方,海底多金屬結核3萬億噸,鈷的資源總量約10億噸。還有風能、潮汐能、波浪能、溫差能,等等。而且世界貿易的95%靠海洋運輸。尤其《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以后,按照陸地統治海洋的原則,島嶼的重要性凸現出來。有島才有海,有島才有資源。我國南海,正因為擁有南沙、西沙、中沙群島等眾多島嶼,才能用喲150萬多平方公里管轄海域。東海的釣魚島,陸地面積僅6.3平方公里,但可以由此而獲得12海里的領海和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因此,世界沿海國家高度重視海洋發展戰略:美國提出,建立全核艦隊,把地球上的海洋作為自家的水域來看管起來;俄國要重塑海上強國;日本推行海洋立國戰略,要建成真正的海洋國家;印度提出不僅要保衛漫長的海岸線、島嶼領土,以及專屬經濟區,海牙控制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最終實現把印度洋變成印度之洋,把印度洋變成印度湖的宏愿;韓國提出要通過開發和利用海洋,成為超級海洋強國;越南提出要爭當21世紀地區大國和世界海洋大國;菲律賓也調整了國家戰略,重點是加強海上,特別是西部海區的防衛力量,等等。中國的海洋斗爭形勢十分復雜,正面臨海被瓜分、島嶼被侵占、資源被掠奪、主權被侵犯的嚴峻局面。在南海諸島,中國海峽兩岸僅控制8個島礁,而有43個島礁被周邊國家非法侵占;目前,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多每年從南海獲取的原油已突破6000萬噸,并在加快擴大油氣開采規模,而我國在自己的這些海域,尚無一口油氣井;由于周邊國家的阻撓、破壞、抓扣、關押甚至槍殺我作業漁民,我南海傳統漁場面積,已由上世紀八十年代的8.3萬平方公里,減少到現在的0.78萬平方公里,年漁獲量不及周邊國家的三分之一;日本長期實際控制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尤其值得高度警惕的是,某些大國聲稱南海有其重大利益關系,要在解決南海問題上發揮作用,還宣稱釣魚島屬于日美安保條約適用范圍。日本、印度都到南海周邊國家活動,鼓勵他們聯手對抗中國,并加速合作開發南海的油氣資源。越南、菲律賓等國力圖將南海問題國際化、復雜化,要求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協助解決”南海爭端,并要提交國際法庭進行仲裁,企圖挾外自重,亂中獲利。能否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攸關國家核心利益,攸關我們民族未來和子孫后代。胡錦濤、溫家寶等國家領導人,都在國際重大場合,向世界鄭重宣布我維護海洋主權和權益的堅強決心和嚴正立場,并與某些國家的錯誤言行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因此,兩岸同胞、兩岸將軍應當團結一致對外,對于愈演愈烈的海上爭端,堅持主權在我、寸步不讓的立場和態度;在我依法管轄的各個海域,大力加強科學考察、資源勘查、維權執法,加大海洋開發利用的步伐和力度,決不能因為有些國家的非法阻撓破壞而退讓和放棄;對于個別國家的非法活動和混淆視聽的歪曲宣傳,予以堅決的揭露和斗爭。尤其要堅決反對某些大國插手干預,反對把解決島嶼爭端問題國際化、復雜化,堅持與有關國家直接對話和雙邊磋商。據報道,臺灣決定大力加強南海太平島的防衛力量,派遣陸戰隊替換現有海警分隊,并配備防空飛彈,還要實行“海疆計劃”,以隨時因應南海戰事。這種保衛海洋權益的決心和行動,理應得到贊賞。
二是謀求共同發展。中國已經是世界大國,大陸和臺灣的總體經濟實力雄居世界第二,國土遼闊,人力資源豐富,國際地位不斷上升,話語權日益增強,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兩岸同胞的榮耀。我們一百年來的奮斗成就,已使中華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已經回應或正在實現辛亥革命先驅們的宏偉憧憬。對于這種百年來艱難奮戰的輝煌成果,這種民族精神勃發的大好局面,我們要倍加珍惜,倍加愛護。中國人、一家親,骨肉同胞,心心相印。我們要休戚與共,把相互的福祉當作自己的福祉去共同創造,把相互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去共同克服,從而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史上新的燦爛篇章。鄧小平有句名言:發展是硬道理。海峽兩岸的共同發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任務。我們要本著互助互補和互惠互利的目的,從經濟、科技、人才、文化等各個方面,積極開展全方位的合作。海峽兩岸各有優勢,也各有需求,合作發展的內涵十分廣泛,潛力巨大。中國在繼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兩次大開發之后,今后必將進行第三次大開發,即海洋大開發。謀求兩岸共同發展不僅在陸地,更重要的是要走向海洋。當前,海峽兩岸將軍應積極研判海洋斗爭形勢,及時提出重大建言,推進中國海洋發展戰略,增加海洋事業投入,發展海洋科技,提高海洋教育水平,擴大海洋人口,特別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識”。中國本來既是陸地大國,又是海洋大國。但是四、五百年來長期奉行禁海政策,重陸輕海的思想潛移默化,許多國人的海洋意識不強,更不清楚海洋對于我們致富致強、振興中華所具有的巨大意義!因而對于島嶼爭端,一些人思想麻木,漠不關心。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現象!進入海洋世紀以來,西方大國和我周邊國家,都把強化全民的海洋意識,作為一項重要的基本工程。以越南為例,他們把海洋國土納入大中小學教材,舉辦各種展覽,組織學生開展有獎知識競賽,把我國南沙、西沙群島說成是他們自古以來的固有領土。他們從來不說這些島嶼存在爭議,對于我過行使主權、維護執法,都說成對他們的侵占。因此,我們要知恥而后勇,把強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識作為極其嚴肅及其迫切的一件大事抓緊抓好!要面向全社會,面向工人農民,面向干部群眾,尤其要面向青少年從娃娃抓起,讓海洋宣傳進課堂,讓小學、中學到大學;進社區,從干部到平民;進媒體,從報刊、廣電到網絡;進文藝,從舞臺、屏幕到詩書畫,還應舉行各種形式的展覽、紀念、研討活動,努力形成愛海、用海為海的濃厚氛圍。
三是維護國家統一。全國統一,是振興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是兩岸同胞的堅定信念和不懈追求,也是兩岸同胞肩負的義不容辭的重大歷史責任。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最根本的就是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獨立、統一和民主、富強。中山先生曾經深刻指出;“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更享福;不能統一,便受其害。”1924年,為了中國統一、防止分裂,他堅持抱病北上,親自坐北洋軍閥的工作,結果病逝北京。一百年前的中華先輩,為了國家統一浴血奮戰、在所不惜;一百年后的中華后輩,我們應該在維護國家統一上更加努力,作的更好。我們兩岸將軍都曾在軍隊擔任重要領導職務,有著特殊的影響力、號召力,我們應該繼續堅持和維護“九二共識”,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主題,不斷開創政治和平發展、經貿互惠交流與社會融合互動的新局面!我們要同心同德,反對外國干涉,與“臺獨”分裂勢力作堅決的斗爭,全力推進祖國統一大業。中華民族的歷史證明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民族團結、家統一,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合則強大,分則弱小,弱小則遭人欺凌。甲午戰爭,清政府賠償日本白銀2億3千萬兩,相當于當時中國政府三年的總收入;而賠償八國聯軍強盜國家的白銀竟達4億5千萬兩,西方列強吸進了多少中國人的血!已經站立起來的中華民族再也不容許這種歷史重演,再也不能這種屈辱的二茬罪!只要我們堅持鞏固反對“臺獨”認同“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積極推進和維護國家統一,就一定能創造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